查看原文
其他

汪小菲为什么不允许孩子叫别人爸爸?

宁七 壹读 2022-04-24
激情追s家连续剧的壹读君 | 宁七
“与S一家同行”又更新了!
最新一集是汪小菲和小S线上互呛,后愤怒取关小S。为了方便大家吃瓜,壹读君给大家简单捋捋主要剧情。
起因是小S在聊天节目《小姐不熙娣》放出了一段预告,提到大S有段时间状态很像在恋爱中,她猜了一圈猜到姐姐新对象是具俊晔。
这可能刺激到了汪小菲敏感的心灵,他凌晨五点激情发言:“是吗?你早猜到了?什么时候呢?是不是今天药又吃多了?”
随后,汪觉得不够解气,在评论里继续呛小S“每天就你蹦跶欢”,澄清自己没喝酒,说孩子都在台北“已经很妥协了”
汪小菲在这岸线上发疯,小S在对岸通过经纪人对媒体回应:“人之谤我也,与其能辩,不如能容;人之侮我也,与其能防,不如能化。”
S妈也被惊动,出来打圆场“手心手背都是肉,小菲和熙娣不要闹了”。
原以为这场互联网对骂会随着长辈出面调和而逐渐平息,岂料汪小菲再次发飙,发言“不允许一个我不认识的人让他们(自己的孩子们)叫爸爸。”
本以为汪小菲这次凌晨怒呛小S,是因前妻新老公而起的嫉妒。但看到他最新回应才明白,原来他是为“我的孩子要叫别人爸爸了”焦心啊!
汪小菲与大S于去年11月对外官宣离婚,两人对外并未公布一双儿女小玥儿和希菻的抚养权归属问题,只是回应说孩子目前先和大S一起生活,未来会遵从孩子的意愿。
像汪小菲大S这样,父母离婚后孩子和妈妈一起生活的情况并不少见。为什么会这样呢?离异父亲对自己孩子叫别人爸爸这件事,都像汪小菲一样反应激烈吗?
离婚后,孩子跟妈妈的更多
孩子抚养权归属问题,是整场离婚中最关键的环节之一了。孩子到底跟谁生活,法律条文里是这样规定的:
《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条: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
简言之,两周岁以下还在哺乳期的孩子,没有特殊情况会判给妈妈;但满两周岁的孩子,哪一方的综合条件(不只有经济条件,还有子女意愿)更好,更可能获得孩子抚养权。
而现实情况却是,孩子被判归给母亲抚养的多。
这个结论,是有数据支持的。
曾有知名婚姻家事律师团队,对广东省范围内2003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21日期间,926份子女抚养权归属纠纷的二审判决书进行筛选、整理和分析,总结出了一份离婚纠纷中子女抚养权归属问题报告。
简单说一下这份报告的结论:
①2岁以下独生子女的判归母亲的案件占9成;2-10岁独生子女或子女年龄较小,法院将抚养权判归母方的占比72%,判归父方的,占比只有28%。
②独生子女判归母亲的占比73.81%,判归父亲占比25.76%。
③多子女抚养权纠纷,2015年之前以双方分别抚养为主,2016年数据显示多孩都由母亲单独抚养的占比达到50%。
图源:参考文献[8]
也就是说,不论孩子几岁、独生子女还是多孩家庭,母亲单独抚养的比例均高于父亲。
其实法律是允许共同抚养、轮流抚养的,但不少“共同抚养”/“一人带一个”只是嘴上说说,最后还是变成“妈妈单独抚养”。
共同抚养=妈妈抚养;一人一个=爸爸扔给长辈
问题来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情况呢?
母职赋权:“成为妈妈”的责任感
很少有主动放弃孩子抚养权的母亲,多的是为争夺孩子抚养权付出很大代价妈妈。
十几年前,那场贾静雯与前夫孙志浩旷日持久的抚养权争夺战,壹读君还记忆犹新。据说贾静雯最终付出了2600万台币的代价,才换回了女儿的抚养权。
女人真的很难放弃自己的孩子,这是因为女人们在孕育过程中,就自发自觉地完成了母性赋权(mothering)。
Nancy Chodorow在其著作The Reproduction of Mothering(译作《母职的再生产》)中,在母职实践、操作和生产等意义上讨论了“母职赋权”的概念。简单解释这个概念,就是“主动感受到自己成为妈妈,并因此产生强烈的责任感”
母性赋权是主动自发、身心灵全方位的过程,孕妈妈们的孕身形成、调整孕期饮食、因怀孕休产假、频繁孕检产检、与医生和宝妈交流等等社会实践,每一步都在加深她们“我要当妈妈了”的心理意识。
在密集地母职体验中,Nancy认为,绝大多数的女性是可以得到心理满足的,这种兴奋和满足感也为“成为妈妈”这件事儿提供了强有力的正反馈,所以女性对“为人母”的认同更牢固。
相反,男性在孕育过程中的参与度就相对较少了。即使全程陪着妻子孕检产检、生活上也悉心照顾,但孩子毕竟没在他肚子里,有些生理体验和心态变化,男人确实没法感同身受。
生完孩子之后,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也常见“妈妈生妈妈养,爸爸回家只欣赏”的丧偶式育儿模式,即便没有“丧偶”那么夸张,大部分妈妈在育儿上投入的精力也是比爸爸更多的。
比如汪小菲和大S的育儿精力投入就有差别,不讨论这两年因疫情汪小菲不方便见孩子,就说两人方便见面的时候,汪小菲在带孩子这个问题上确实没有大S用心:
综上,孕育过程和抚养过程,双方投入沉没成本的不同,决定了离婚时争夺孩子抚养权的坚持程度。既然不少父亲在生养孩子过程中参与度没那么高,那为啥离婚后没法接受孩子叫别人爸爸呢?
“父权焦虑症候群”
触发“父权焦虑”,有两种诱因:
一是“冠姓权”被挑战了。现在的社会环境下,大部分男人还是十分看重孩子跟不跟自己姓氏的。即使离婚,不少男人的态度是“孩子可以不要,但是改姓不行”。今年年初湖南省南县人民法院就审理了一起因为“离婚改姓”纠纷案:
二是“爸爸”的称呼被挑战了。比如说汪小菲这次的激情骂战,就是因为“我的孩子凭什么叫别人爸爸?”而带来的浓浓焦虑。
其中,“冠姓权”是父权的第一核心诉求。
现代社会讲究男女平等,然而作为父系氏族文化的延续,夫权思想历经数千年,走过多个社会形态,仍体现于世界各地。在绝大多数现代婚姻家庭中,依然存在夫权占优的婚姻习俗,即丈夫享有比妻子更多的婚姻资源支配权。其中,“子女冠姓权”就是夫权占优婚姻习俗的核心。
据统计,国内有 95%以上的人随父姓,只有 5%以下的人随母姓,而且多是单亲家庭。
在“随父姓”背后,是子女属于父亲家族序列、而与母亲家族没有太大的血脉传承关系,是所有生产资源在男性家族内传递的经济继承关系。正因如此,所以大多数男性在“冠姓权”问题上是寸土不让。
即使离婚不改姓,很多男人也不太能接受自己孩子管别人叫爸爸。因为称呼的改变,也是对“父权”的一种动摇:虽然我没有孩子抚养权,但我必须全方位做爸爸。改了姓、叫别人爸爸,都不算全方位。
何况中国男人本就热衷”给人当爹“
想劝劝汪小菲放下执念,毕竟亲子血缘无法替代,孩子叫谁爸爸都是你的儿子、你的肉。是否改口叫继父爸爸,还是尊重孩子的意愿比较好。
 
参考文献:
[1]张素敏,许小兰.离婚案件中未成年子女抚养问题的现状检视与路径破解[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22,24(01):37-44+77.
[2]陈尧. 离婚案件中未成年子女抚养问题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9.
[3]夏吟兰,陈汉,刘征峰.涉台婚姻中离婚后子女抚养权、探视权保障研究[J].海峡法学,2015,17(02):3-27.
[4]高碧叶.中国女性孕育过程中的母职与母性赋权实践[J].广东社会科学,2021(03):198-209.
[5]徐依婷.“丧偶式育儿”:城市新生代母亲的母职困境及形成机制[J].宁夏社会科学,2020(06):136-143.
[6]郭旭红.男女平等分享子女冠姓权的思考[J].山东女子学院学报,2011(03):54-58.
[7]郭旭红.论夫权占优婚姻习俗及其主要影响[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4,26(03):15-25.
[8]《广、佛、深三地中级法院婚姻家庭纠纷——二审案件中关于子女抚养权归属问题的大数据分析报告》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阅读 | 古装剧开始流行发箍了,能再敷衍一点吗?

点击图片阅读 |  这个春天,为什么全体南京人都在羡慕一只猴?

如果你觉得今天的文章还不错
动动手指给壹读君点个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