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汪惠迪:结缘新加坡华语(系列24)

汪惠迪 华语HUAYU
2024-09-04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结缘新加坡话语(系列24) 

反面教材,正面角色

家丑外扬,益在其中

汪惠迪

《联合早报》是新加坡唯一在每日清晨出版的华文综合性报纸,其前身是1923年创刊的《南洋商报》和1929年创刊的《星洲日报》。两报于1983年合并成为《南洋·星洲联合早报》,简称《联合早报》。


《联合早报》是新加坡华族老一辈主要的精神食粮,当年他们在华校受教育,教学语言是华语或方言,因而大多不谙英语。自从教学源流统一,华校进入历史之后,从小接受英华双语教育的华族子弟,华文报成为他们接受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华文水准的必需的精神食粮,华文报上刊登的文章被选入华文课本或者作为辅助教材。

国情使然,新加坡人把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振兴华文的希望寄托在华文报,特别是《联合早报》身上。这个社会赋予的使命让《联合早报》管理层倍感责任重大。

俗话说,打铁必须自身硬。只有华文报编采人员华文学养有素,报纸的华文水准才能水涨船高。对此,华文报管理层保持着清醒的认识,他们时刻不忘提高记者和编辑的华文水准。公司设立培训部,负责策划并举办培训课程,每年都聘请海内外专家前来讲学,此外,也很重视日常的培训工作。

我记得一位伟人曾经说过:“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这句话说明,“从用中学”比读书还重要。那么采取什么方式呢?其一便是建立新闻评审制度,每天定时开会,从新闻采写到版面编排到标题制作到遣词造句等等,全方位地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评审当天的报纸。把评审中发现的语文问题经评改后,编印成单张发给同事参考,长年累月、细水长流,这不失为培训方式之一。

评审会由总编辑主持,参加者主要是各部门的负责人,如本坡新闻组、国际新闻组、财经新闻组、大马新闻组、意外新闻组、体育新闻组、摄影组、编辑组、副刊组、广告部、发行部都派主任或副主任参加。会前,大家必须做好准备,会上,逐版进行评议,实话实说,各抒己见,不同意见,可以争论,好的表扬,差的批评。会议记录会后立刻整理成文发到各组,电脑化后,记录直接发到每位同事的终端机上。所有编采人员必须认真阅读,有时问责到人,当事人还须向主任或老总做口头或书面解释。

1987年10月,华文报集团创办了一份内部刊物《编采》,专门讨论跟新闻采访、写作、编辑有关的问题,由新闻研究部编辑、出版,编辑部同事人手一份。1991年9月27日,《编采》定为周刊,内容改为集中讨论新闻写作中的语文问题,逢星期一出版。同事们通过读《编采》,辨别判断正误,点点滴滴积累,提升华文水平。这张迷你小报由我“一脚踢”(广东话),即撰稿、编排由我一人包揽。

新闻工作的特点是抢时间,跟时间赛跑,编采一线的同事都很忙碌很紧张,哪有时间读长文章?所以《编采》上的文章都很短小,几十个字一则,或三两百字一篇,点到即止。每期《编采》,同事们只消花几分钟时间就可以读完。




我编《编采》,判断语用正误、优劣,对标的是公司所定的原则:准确,规范、简明、浅白、口语化。特别是“浅白、口语化”,是新加坡的特殊需要,可是要做到这两点委实不易。面对挑战。我想既然打这份工,就要积极迎战,全力以赴,虚心学习,依靠同事,完成任务。

截至2008年11月10日,《编采》出版了701期,停刊了,原因是我辞去了新加坡报业控股的兼职工作,要把全副精力转向另一项工作——为北京商务印书编纂《全球华语词典》。这个跨国跨地区的词典编纂工程直到2016年4月《全球华语大词典》出版,才画上圆满的句号(词典的故事另文再讲)。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01

02

03

04

注:图片从左至右依次是《编采》第1期(2004.6.28)、《编采》第701期(2008.11.10)、《编采》第563期(2004.6.28)、《编采》第777期(2008.8.4)


《编采》是内部刊物,谈论语言文字应用问题,无论正面的还是反面的,都是给自家人看的。但是,管理层考虑到,本地新闻写作中的语文问题多半也是一般人在运用华文时所出现的问题,因此决定把第1到50期《编采》上的文章分类汇编成书出版,希望对广大读者也有所帮助。

汇编在书里的文章全部分类编排,但毕竟系统性不强,只能说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但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也自有它的好处,就是头和脚医好了,毛病也许不会复发了。如果又有哪儿不舒服,再医就是。因为《编采》继续出下去,做的就是这样的工作。

1994年初,以《词语评改》为书名,作为“联合早报丛书”的《编采》第1到50期合订本出版了,当年8月就再版,这说明读者需要,市场接受这本小册子。1995年我们出版了《词语评改》(续编),把《编采》第51到100期上的文章分类汇编在一起。此后,每年出版一本,3、4、5、6地出下去,直到新千年来临的时候出版了第7集就终止了,因为2000年10月,我退休告别星洲回香港去了。

回港后我因返聘而通过互联网继续原来的工作,《编采》一直编到2008年11月10日,但未再编《词语评改》续集,而于2004年为新加坡报业控股华文报集团新闻研究组编了一本《新加坡报章华文应用200题》,由联合早报出版。此书收集的主要是2002—2003年发表在《编采》上的文章。



                       《词语评改》1—7集


《新加坡报章华文应用200题》从字用、词用、句用、成语、数用、标点、短论7个方面,仔细地分析、改正并评论了从报纸上收集的不规范语句三百多个。一般人在使用华文时容易出错的地方,几乎都涉及了。跟《词语评改》一样,“它告诉你不能这样说,不能那样写,然后详细地说明为什么不能这样说,为什么不能那样写,最后告诉你应当怎样说,应当怎样写。反面教材扮演了一个正面积极的角色。”

《新加坡报章华文应用200题》及目录


《词语评改》和《新加坡报章华文应用200题》都是把我们报纸上出现的语文问题分类整合在一起,逐个评改,汇编成书,公之于众,一来以示不护短,不遮丑,有错必纠,让受众监督,二来是与广大受众切磋与分享我们评改的意见。

反面教材充当正面角色,家丑外扬我们从中获益,何乐不为。




往期推荐

汪惠迪:结缘新加坡华语(系列23)

汪惠迪:结缘新加坡华语(系列22)

汪惠迪:结缘新加坡华语(系列21)

汪惠迪:结缘新加坡华语(系列20)

汪惠迪:结缘新加坡华语(系列19)

汪惠迪:结缘新加坡华语(系列18)

汪惠迪:结缘新加坡华语(系列17)

汪惠迪:结缘新加坡华语(系列16)


审核丨郭   熙
策划丨刘   慧
文字丨汪惠迪
图片丨汪惠迪
编辑丨张怡微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吧!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华语HUAYU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