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Gut | 上海交通大学等多单位合作,于君/夏强等揭示人肝细胞癌的门静脉血清代谢组的改变

椰子 iNature 2022-06-23


编者按


iNature是中国最大的学术公众号,由清华大学,哈佛大学,中科院等多单位的博士团队联合打造,现推出iNature人才公众号,专注于人才招聘,学术进展,科研资讯,感兴趣的可以长按或者扫描下方的二维码关注我们。

iNature


改变的代谢物对于肝细胞癌 (HCC) 的致瘤性很重要。该研究对门静脉血中的代谢物变化进行了综合代谢组学分析,并与 HCC 患者和健康肝脏捐献者的肝组织和粪便样本中的代谢物变化进行了比较。2021年8月3日,香港中文大学于君,Vincent Wai-Sun Wong及上海交通大学夏强共同通讯在Gut (IF=23.06)在线发表题为“Integrative metabolomic characterisation identifies altered portal vein serum metabolome contributing to huma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的研究论文,该研究详细的代谢组学评估显示,HCC 患者和对照个体的血清、肝组织和粪便样本中存在明显的代谢物簇 (p<0.001)。HCC 患者的门静脉血清和 HCC 组织代谢物 DL-3-苯基乳酸、L-色氨酸、甘胆酸和 1-甲基烟酰胺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这与肝功能受损和生存率低有关。另一方面,HCC 患者在门静脉和粪便样本中的亚油酸和苯酚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亚油酸和苯酚显著抑制 HCC 增殖,推断它们具有作为保护性代谢物的抗 HCC 功能。总之,血清、组织和粪便代谢物的综合代谢组分析揭示了 HCC 患者的代谢改变。在门静脉中,该研究确定了升高和耗尽的代谢物,表明它们可能在 HCC 发展中发挥作用。



肝细胞癌 (HCC) 是全球癌症死亡的第三大原因。虽然手术治疗对 HCC 患者可能有效,但 5 年生存率仅为 50%–70%。此外,由于缺乏早期诊断标志物,大多数 HCC 患者往往被诊断为晚期,预后较差。因此,迫切需要进一步了解可能的病因因素和新的治疗方法,以改善HCC患者的预后。

代谢组学是鉴定代谢物的一种很有前景的方法,可以为疾病的病因学、治疗和早期诊断提供见解。最近一项在外周血浆样本中使用代谢组学的研究发现,N、N、N-三甲基-5-氨基戊酸可以通过增加脂肪分解和减少脂肪酸氧化来诱发脂肪肝疾病。肠道菌群失调部分通过微生物代谢物影响 HCC 的发展。

肠道细菌代谢物脱氧胆酸 (DCA) 会导致 DNA 损伤并激活肝脏中的促肿瘤因子;同时阻断 DCA 的产生可以防止肥胖小鼠模型中 HCC 的发展。此外,来自肠道微生物群的代谢物丙酸盐可抑制肝脏中的癌细胞增殖。这些研究支持代谢物在肝脏疾病的发展和进展中的重要作用.

肝脏有一个独特的血管系统(门静脉),可以从肠道接收代谢物并将其直接输送到肝脏。由于与肠道的结构联系,肝脏是接收肠道衍生代谢物的第一个器官,并在外来物质和全身环境之间发挥关键作用。门静脉系统的环境可能在 HCC 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代谢物对于 HCC 的形成很重要。然而,由于门静脉血的可及性较差,大多数代谢组学研究都受到使用外周血的限制,外周血可能无法反映门静脉血和肝脏的变化。因此,比较HCC患者与健康受试者在门静脉、中心静脉、肝组织和粪便样本中的代谢变化,可能有助于深入了解肠-肝轴,评估HCC患者的潜在病因和新的治疗靶点。本研究的目的是对 HCC 患者和健康肝脏捐献者进行详细的代谢组学分析,以揭示 HCC 患者以前未报告的代谢改变。 

该研究详细的代谢组学评估显示,HCC 患者和对照个体的血清、肝组织和粪便样本中存在明显的代谢物簇 (p<0.001)。HCC 患者的门静脉血清和 HCC 组织代谢物 DL-3-苯基乳酸、L-色氨酸、甘胆酸和 1-甲基烟酰胺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这与肝功能受损和生存率低有关。另一方面,HCC 患者在门静脉和粪便样本中的亚油酸和苯酚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亚油酸和苯酚显著抑制 HCC 增殖,推断它们具有作为保护性代谢物的抗 HCC 功能。

总之,血清、组织和粪便代谢物的综合代谢组分析揭示了 HCC 患者的代谢改变。在门静脉中,该研究确定了升高和耗尽的代谢物,表明它们可能在 HCC 发展中发挥作用。


参考消息:
https://gut.bmj.com/content/early/2021/08/02/gutjnl-2021-325189



END

内容为【iNature】公众号原创,

转载请写明来源于【iNature】



微信加群


iNature汇集了4万名生命科学的研究人员及医生。我们组建了80个综合群(16个PI群及64个博士群),同时更具专业专门组建了相关专业群(植物,免疫,细胞,微生物,基因编辑,神经,化学,物理,心血管,肿瘤等群)。温馨提示:进群请备注一下(格式如学校+专业+姓名,如果是PI/教授,请注明是PI/教授,否则就直接默认为在读博士,谢谢)。可以先加小编微信号(iNature5),或者是长按二维码,添加小编,之后再进相关的群,非诚勿扰。



投稿、合作、转载授权事宜

请联系微信ID:18217322697 或邮箱:921253546@qq.com



觉得本文好看,请点这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