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央文献翻译的难点与思考》讲座回顾

思索阿拉比 思索阿拉比
2024-09-04

《中央文献翻译的难点与思考》讲座回顾


讲座 · 回顾

3月19日,东方语学院阿拉伯语系“讲好中国故事系列”第三讲拉开序幕。本次阿语系特邀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六研究部阿文翻译处处长、译审霍娜老师为大家带来题为《中央文献翻译的难点与思考》的讲座,以丰富大家疫情期间的学习生活,霍娜老师是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国家高端智库核心团队成员,主要负责我国两会、党代会、中央全会文件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著作的阿拉伯文翻译及定稿工作。



 “ 

讲座伊始,霍娜老师就“中央文献”定义、中央文献翻译中的难点进行了讲解。霍娜老师提到,翻译过程是克服困难、化解分歧的过程。译员在翻译过程中应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对文件的语言风格、内涵进行推敲,完整、准确地传达党与国家的政策与制度,力图跨越语言的障碍与文化的障碍,向海外展示一个真实、积极、正面的中国。

紧接着,霍娜老师结合自身的翻译经验与大量实例,向同学们具体列举了中央文献翻译中值得注意的问题。翻译时,要准确理解原文中字词的含义,同一中文字词应结合相关语境,理解透文献内涵,选择贴切的阿语词汇翻译,对于中国特色专业术语的翻译,必要时需进一步解释,避免引起误解。在翻译过程中,要注意语言的灵活表达,结合上下文适当加减词,使译文更加规范,更加符合逻辑。此外,还需要做到直译与意译的完美结合,对于中国特色的成语、古语、诗歌、歇后语等,不可望文生义,需结合阿拉伯语的特色,做到传其神、达其义。霍娜老师强调,翻译过程中既要考虑到阿拉伯国家受众的阅读感受,又不能一味迎合。翻译策略不是一成不变的,最终取决于何种翻译策略,需要结合传播效果来确定。



霍娜老师还对同学们的翻译学习提出了几点建议。翻译学习中,应充分利用好互联网,不断更新知识,学习新词、新表达;应做到“三思而后行”,既要坚持中央文献的特殊性、忠实性及政治性,又要兼顾目标读者的可理解、可接受和可读性;应加强外文阅读,把自己培养成一个优秀的外文读者,阅读过程中多动笔、多记录,扩大自身知识面,厚积薄发;应加强翻译实践,参考相关文献资料,在翻译实践中不断充实提高自己;应多与同学、老师等进行交流,集思广益。



东方语学院阿拉伯语系副系主任史月老师对本场讲座进行了总结。霍娜老师以优秀的职业素养、专业的视角和亲身的实践,大量的翻译实例为阿语系的春季系列讲座做了精彩的开场,让我们阿语学子为何要“讲好中国故事”有了更深切的体会,对外语人的担当和学习目标和方向有了更明确的认知和规划,对如何利用自身的专业,如何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也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本场讲座共有一百七十多人参加,听众不仅来自本校各年级的同学,也有兄弟院校的同学与老师,大家在聆听了将近两个半小时的讲座后纷纷表示获益良多。接下来,阿语系还将推出云端系列讲座,助力同学们的学习与生活。




撰稿:林汎沸

排版:王荧翔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思索阿拉比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