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后现代语境中的阿拉伯电影和文学——亚库班公寓

思索阿拉比 思索阿拉比
2024-09-04

2020年6月11日,上外阿语系特聘专家、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欧阳文津教授开启了她在东方语学院的阿拉伯文学系列短课程的第二讲:“后现代语境中的阿拉伯电影和文学——亚库班公寓”。




欧阳教授首先带领同学们梳理了自20世纪50年代纳赛尔时期(1956-1970年)至21世纪初穆巴拉克时期(1981-2011年)埃及的政治历程,总结了每一任领导人执政时期埃及的国内外形势及面临的挑战,并提请同学们分析文本时注意特定的政治社会背景对小说的人物命运以及故事走向所产生的影响。

随后欧阳教授对比了第一讲中出现的纳吉布·马哈福兹的《两宫间》(Palace Walk,“بين القصرين”)与亚拉·阿斯旺尼的《亚库班公寓》(The Yacoubian Building,“عمارة يعقوبيان”)两部作品中的时空关键词,马哈福兹的《开罗三部曲》(Cairo Trilogy,“الثلاثية”)所描摹的是1919年-1945年两次世界大战间的埃及社会。



而2002年出版的《亚库班公寓》则将故事的发展线设定为整个20世纪的开罗,在一座公寓这一有限的空间内,包含着不同宗教、不同文化、不同阶层的各种要素,它们相互碰撞,共同谱写了不同时期埃及社会动荡的现实。

欧阳教授推荐同学们阅读法拉哈·迦娜姆(Farha Ghannam)的专著《重塑现代》(Remaking the Modern),指出《亚库班公寓》很好地印证了何谓“空间的再塑造”,我们可以在小说中看到亚库班公寓的空间是如何通过不同的场景被一次次重塑,公共空间可以私有化,特殊的私人空间也有可能成为半公共的场域。因此,对《亚库班公寓》进行文本细读能让我们对开罗和全球时代空间的划分与再利用有更为深刻的认识与理解。



紧接着,欧阳教授截取同名电影《亚库班公寓》的剧照细致地介绍了其中五位主要角色的性格特点与命运走向:公寓里的大房东扎基·阿尔杜素基(زكي الدسوقي)是故事叙述的线索人物,生活在公寓顶楼的女孩布赛因娜(بثينة)与男孩塔哈(طه)互相爱慕,渴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踏实地生活,却最终迫于环境的现实各自走上了歧途;大楼的老住户哈蒂姆(حاتم محرر لوكير )象征了当时欧洲文化对埃及的影响,而主要反派人物、年过七旬的服装店商人伊扎姆(الشيخ الحاج عزام)实则是一位毒贩。



其后欧阳教授从出演该片的演员的角度介绍了他们与扮演的角色之间的微妙联系,扮演扎基·阿尔杜素基的阿迪勒·伊玛目(عادل إمام)是埃及著名的喜剧演员,出演过大量极具社会讽刺意味的戏剧,深受民众喜爱,由他在电影中出演主要角色强化了电影针砭时事的讽刺意味。



而扮演反派人物伊扎姆的是埃及著名演员努尔·阿尔沙里夫(نور الشريف),他曾在马哈福兹的《开罗三部曲》改编电影《思宫街》<قصر الشوق,Desire>中出演善良的卡迈勒(كمال)一角,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一直以正派绅士的银幕形象深入人心,正因如此,他在电影“亚库班公寓”中的角色显得更加引人深思,我们认知的善与恶是否只是一种表象?

对于扮演布赛因那的杏德·萨布里 (هند صبريhind sabri),欧阳教授结合她主演的另一部电影<صمت القصور,The Silence of Palace> ,认为她在其中的角色很好地激发了埃及社会对女性解放的反思。

在介绍完小说主要人物后,欧阳教授指出《亚库班公寓》绝不仅仅只是我们所见到的故事本身,而是以小见大地集中反映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埃及社会的种种问题,公职人员的腐败、地主阶层的麻木、以农民为代表的下层人民的抗争、城市的现代化、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暴力,不断地冲击和削弱着埃及的民主政治。



随后,她向同学们阐释了“民族寓言”(national allegory)的含义及其如何为作家创作所用,小说文本中的亚库班公寓本身即是埃及的象征,由此出发所途经的各处,包括商店、大学、清真寺、警察局,都很好地将埃及本土最为真实的生活与体验带入小说的故事叙述中,而小说中的每一个人物又都是特定阶层的象征,共同反映着整个国家的兴衰,这就是《亚库班公寓》所体现的“民族寓言”,而“寓言”本身,是对人们假想的颠覆,也是对事物本身象征性的思考。

欧阳教授强调了文本的读者接受视角,“寓言”的解读在于读者而非作者,并进一步提请同学们思考“nation”一词的含义,她指出自19世纪以来,这一单词就逐渐演变成为了一个概念范畴(conceptual category),它是一种文化、政治结构、边界等概念的整合。




同时,欧阳教授谈到本尼迪克特·安德森(Benedick Anderson)探讨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起源的论著——《想象的共同体》(imagined communities)中对“nation”的阐释,她认为西方语境下的“民族国家”(nation-state)作为一个想象的共同体,应包括博爱、自由、平等、主权在民、解放、现代化、法治、人权以及女性平等等标准,欧阳教授请同学们运用这些标准检视阿拉伯国家的实际发展历程并对此进行深度思考。

由此教授指出,阿拉伯作家们自觉肩负了光荣的使命,发表人民之声,追求思想解放,推动社会进步;为此他们努力拓宽创作领域,追求写作模式的不断现代化,从诗歌到散文、从戏剧到小说,他们通过“民族寓言”记录国家民族的发展与历史的演进,讽刺鞭挞存在的弊端与矛盾。

最后,欧阳教授将我们带回“时空体(Chronotope,الزمكانية)”的概念,总结纳吉布·马哈福兹的小说《开罗三部曲》中的“时空体”,认为它是现代文体与古典散文和诗学的结合体。



而亚拉·阿斯万尼的小说《亚库班公寓》则融合了欧洲现代小说的浪漫形式与阿拉伯的文化传统,而两本小说的共同主题则可概括为:“热爱生命就是生命本身。一切事物都同爱和欲望相连。”(Love life is life itself, Everything is about love and lust.)

通过欧阳教授对《亚库班公寓》这部作品从小说以及电影两种载体的融合介绍,大家对这本埃及小说其所反映的政治时代背景、国家的定义到“时空体”有了更多维度的思考与了解。






讲座整理:林静

排版:法里斯


第一讲链接:现代语境中的阿拉伯电影和文学——两宫间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思索阿拉比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