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珀斯,遇见汉语

充满香氛味道的房间

金发棕发黑发的孩子

叽叽喳喳做活动的课堂

如果有这样一个机会

走进珀斯

在异国遇见不一样的汉语

故事会如何展开?


01

初遇西澳:助教的挑战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汉语国际教育2018级研究生盛百慧刘爽的助教故事,从2020年开始。怀抱着“学以致用”的理想,思考着职业规划,她们通过严格的考核与培训,于2020年1月赴西澳大学孔子学院担任汉语教师志愿者


澳大利亚西澳大利亚大学(UWA)孔子学院于2005年5月20日正式揭牌成立,是中国在澳大利亚创建的第一所孔子学院,该院在2007年和2014年两次获得“先进孔子学院”称号。学院全年提供语言课程,举办丰富多样的文化体验课堂和文化活动,致力于加强中澳两国间的教育交流与合作,增进中澳双方的相互了解,已为珀斯(Perth)和班伯里(Bunbury)30余所中小学提供汉语教学支持。作为西澳大学孔子学院的中国官方高校合作伙伴,浙江大学每年向其输送汉语教师志愿者二十余名,从事汉语教学和中华文化推广工作


“报名时,我以为自己会去做汉语教师。后来才知道,汉语教师志愿者是没有独立教学机会的。” 盛百慧介绍道。因为澳大利亚对当地中小学汉语教师资质的严格要求,汉语教师志愿者一般只能作为助教,在学校内辅助主教老师教学。这对盛百慧来说,实属一大遗憾。


盛百慧辅助教学的日常


而澳大利亚是一个移民国家,多元的文化背景也给课堂教学带来了不少挑战。中文课的性质和澳大利亚的教学理念,更使助教和主教老师们不得不“脑洞大开”,不仅把中国传统文化融入课程设计,也将中国流行文化带到了课堂内外:练习毛笔字,也听演唱会;学做糖葫芦,更看李子柒……中国的多样色彩、不同侧面,在西澳轮番展现。


盛百慧共为3所学校提供过教学辅助,帮助的学生分布在学前班至初中,年龄跨度也较大。在St George’s Anglican Grammar School,汉语课是七八年级的必修课。近年来,学校希望让学生们学习汉语,以便之后和中国有更深入的贸易往来,教了12年日语的Danielle老师便着手准备起了汉语课程。盛百慧则是这所学校的第一任汉语教师志愿者,她说:“相比于另外两所学校,我在这所学校做的工作更多,因为这里的汉语教学体系刚刚建立,一切都处在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中。”


一年里,盛百慧帮助主教老师Danielle多次设计课堂活动,通过交际练习、游戏、思维导图、流行歌曲等形式,将新奇的教学想法充分融入课堂,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结合盛百慧的才艺,两人还一起组织了学校开放日的文化活动,让学生体验带有中国特色的书法、剪纸、折纸和筷子。


给学校二年级的小朋友展示思维导图


第二所学校Weld Square Primary School的主教老师则汉语教学经验丰富,英语地道,每次都能轻松把握住课堂走向,保持班级纪律。在这所学校,盛百慧不仅学到了不少实用的教学技巧,也做了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端午节那天,她举办了纸粽子活动。盛百慧回忆道:“我自己做了所有的前期准备工作,并带着三至六年级的每一个小朋友折出了漂亮的纸粽子,有的学生一口气做了三四个纸粽子。他们还说,要把这些粽子挂在自己的房间里。”


在St Mark's Anglican Community School,配合主教老师Jenny的工作,盛百慧有机会实践了自己的毕业论文主题——她为学生制作了精美的思维导图,帮助学生识记汉字。盛百慧因此被孩子们夸作“艺术家”。Jenny很喜欢盛百慧制作的教学材料,表示要把它们都塑封起来,以后继续使用。


02

异乡课堂:歌声与美食

另一边,和盛百慧一同踏上大洋洲土地的刘爽,也在渐渐适应着珀斯生活:“初来乍到时以为自己可以大展拳脚,实际只是被派往教学点进行助教工作。这样的落差可能会让人失望,可在我看来,我能从当地老师身上学到的,能从观摩课堂的角度学到的,远远不止那么简单。”

 

刘爽被派往的学校是私立男校Christ Church Grammar School。学校提供幼儿园至十二年级(相当于国内高三)课程,刘爽接触的700余名学生主要在小学部和中学部。在小学部,中文虽然是必修课,但一周只有一节,所以想让孩子们学好中文,老师就要尽可能地让课堂变得有趣生动,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和汉语的兴趣。中学部的汉语课程则变为选修,面临着考试的压力,如何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成了老师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刘爽协助制作中国结活动

 

刘爽对老师们的课堂小妙招印象深刻,特别是中文课前放一支歌的习惯。学生们普遍年龄偏低,所以每节课前,如果让他们自行活动,场面就会比较混乱,但如果有多媒体放映歌曲,他们则会在教室坐下来,安安静静地听着、看着,看完之后也能够很快地进入学习中文的状态。

 

刚开始助教工作时,刘爽还被这“课前一支歌”吓了一跳:“有一次课前,一个四年级的孩子居然唱出了‘跟着我左手右手一个慢动作’,而且还知道自己是在唱TFboys的歌。我当时特别吃惊,毕竟他们的中文水平有限。”交谈之后,刘爽才知道,原来主教老师一直在课前给学生们播放中国流行歌曲,并结合歌曲讲解一些相关信息,比如歌手的经历等,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儿童和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因为曲风偏青春活泼,歌手和学生们年龄相仿,所以学生们接受得也很快。甚至八年级的学生中,有人还记得小学时老师播放的《青春修炼手册》。

 

学校的中国文化周电影放映


“不过在歌曲的选择上,我们是要下一番功夫的。”刘爽指出,因为学生年龄段不同,给他们播放的歌曲也各有特色。一二年级的孩子更喜欢可爱风格,但在三年级到六年级的课堂上,播放一些故事性强的歌曲才能吸引住学生,进而展开讲解其中内容。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耳濡目染,而且还能够在结束后继续深入思考讨论。

 

播放李子柒的视频时,刘爽也发现学生们看得目不转睛。因为画面唯美、物品精致,有的孩子甚至会问是不是在放电影,而后又有很多问题,比如她有网络吗?她家在中国的哪里?这些食物真的这么好吃吗?这时,主教老师和刘爽就会一一解答,让学生们了解中国的现状。“有一次,一位澳大利亚当地的老师在看过视频后不停惊叹,还保存了视频链接,在回家后和家人分享。”刘爽感叹道,“这种无声的感受,是最有说服力的。”

 

美食视频,勾起了刘爽对中餐的想念,也给后来的活动埋下了伏笔。学校在三点十分放学,为课后活动留下了充裕的时间。当时正是中国疫情爆发之后,刘爽想到国内封闭管理期间民众烹饪各种美食的尝试,不由怀念起烹饪中餐成功后的喜悦,于是她与主教老师一同组织了中国美食制作的长期活动。这个活动非常受欢迎,持续了一整个学期。每个周二的放学后,学校师生都能闻到中文教室传来的阵阵香味。

 

美食制作活动


为了让参加活动的孩子们更有幸福感,同时希望传播中国文化,每次活动开始前,刘爽和主教老师都有很多的准备工作,比如考虑每周的菜式、考虑学生们的忌口,以及食材食物的介绍等等。虽然学生只参与一个小时,但是准备工作往往需要一下午的时间。整个学期,孩子们尝试制作了粽子、烧卖、珍珠奶茶、北京烤鸭、春卷等具有中国特色的食物。刘爽一直记得孩子们在活动中露出的灿烂笑脸:“当他们带了自己做的食物回家前,跑到你面前真诚地说一句谢谢,你就会觉得所有的辛苦都不算什么。”

 

更出人意料的事情发生在活动结束后,有参加活动的孩子在妈妈生日时做了一桌中餐,他特意给老师们发了带照片的邮件,感谢老师们教会他做菜。照片上,有饺子,有炒面,有粽子,还有一家人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在刘爽看来,这种来自学生的分享,是老师最温暖的收获,也是她此行最幸福的经历。

 

可惜的是,由于活动需要动手实操,活动人数最终限制在15人,年级也限制在了四至六年级。刘爽说:“听一位学生家长说,因为当天有事,晚到了三分钟,孩子没有报上名,还伤心地哭了,希望以后能有机会再办一次规模大一些的。”


03

不简单的小事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2020年是艰难的一年。盛百慧和刘爽踏上南半球的陆地时,国内疫情正肆虐,她们一面牵挂着祖国,一面在异乡完成着志愿工作。当疫情出现在澳大利亚,出于安全考虑不得不在家办公时,两人也坚持线上助教和儿童中文教学,积极和主教老师们沟通。下半年一切恢复正常之后,孔子学院和教学点工作量增多,她们依旧秉持志愿者精神,努力把每一份工作做好,把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传递给每一个对此感兴趣的人。两人坚信,能把平凡简单的小事做好,就是一种不平凡和不简单。

 

线上汉语角


当对学生的喜爱、对课堂的热爱、对中文的钟爱相交织,盛百慧和刘爽不约而同地从另一个角度看到了志愿者和“助教”身份的意义,她们深入了不同的学校,观摩了更多风格的课堂,学习了当地富有经验的汉语教师的教学方法,亦从细微入手,仔细完成每一件小事,最终收获了主教老师们的肯定和一群学生的喜爱。

 

学生们会主动做她们的小助手,会帮忙组织游戏,会在每节课下课大声说“谢谢老师”,会送给她们自己画的画……这些都成为了她们深深印在脑海的画面,也是她们陪伴学生成长的最佳印证。西澳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傅政老师更特地来信表扬两位同学在澳期间的优异表现,感谢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对学生的精心培养,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展现浙大学子风采做出贡献。

 

西澳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傅政老师来信表扬


充满香氛味道的房间,金发棕发黑发的孩子,叽叽喳喳做活动的课堂……她们在异国遇见不一样的汉语,克服困难,走进学校的中文教室,希望让孩子们看见更多彩的世界、拥抱更多样的文化。那些全身心投入的日子里,真诚与热爱无阻,阳光正灿烂。


文字 | 雷思涵

图片来源于受访者

排版|李瑶

责任编辑|施慧慧 雷思涵



推荐阅读

1.问学 · 讲堂|平台世界主义视域下跨文化传播理论和实践的升维

2.青媒专访|李思悦:180度拐进传播学的奇幻漂流

3.纳新 | 在笔尖邂逅,于光影相逢

4.“学党史开新局”系列学思会之一“全球开放发展新格局” 暨学院国际合作与交流委员会工作会议顺利召开

5.学党史 悟思想 办实事 开新局 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召开党史学习教育动员部署大会

6.追寻求是先锋|竺可桢:一生报国的求是之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