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严绍璗 | 日本和歌的起源

严绍璗 北大外文学堂 2022-08-10

严绍璗 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2010—2018),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学术顾问。曾任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所长 (1998一2014) 、北京大学中文系学术委员会主任 (1998一2014) 、国际比较文学协会东亚研究委员会主席 (2000一2004) 、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在日本文学与中日文化关系研究领域成就卓著,并享有盛誉。2010年获 “日本第二十三届山片蟠桃奖”,2015年获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授予的 “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终身成就奖(首届) ” ,2016年获国际中国文化研究学会授予的 “国际中国文化研究终身成就奖(首届 ) ”。

《日本古代文学发生学研究》  严绍璗 著

在人类的文学艺术史上,诗歌与神话几乎是同时产生的。日本民族纯文学的诗歌,称为“和歌”(waka)。和歌原本是日本之歌的意思。初始的和歌具有多种多样的形态。但是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原本作为和歌中的一个类型的短歌逐渐成为和歌的主流形态,因此在经历了《万叶集》时代之后,由《古今和歌集》开始到日本近代之前,在日本文学史上,一般说来,大凡称言和歌者,指的就是短歌了。它以五行三十一个音作为格律规范,所以也称为“三十一音文字”,日本文艺史上有特别的称呼“三十一文字”,读作“みそひともじ”(misohitomoji)。它是世界诗歌史上形态最短小的韵文形式之一,是日本民族引以为豪的一种最具有民族特性的文学样式。

例如

在日本古代文艺学史上,把可以咏唱的、具有一定的节奏感的语文形式称为“歌”(uta\うた),这是为了与从中国大陆传入的“诗”(shi\し)相对称而确定的名称。直至近代之前,日本文艺学史上,凡其言“诗”者,皆指汉诗;而其言“歌”者,则皆指和歌,概莫能外。

这里需要稍加说明的是,所谓汉诗具有两层含义:第一,它指的是中国人创作的诗;第二,它指的是日本人采用中国诗的语文形式创作的一种表达日本民族情感的诗。在日本文学史与文艺学史上,凡是不具体指明中国人作的诗,则都是日本的汉诗。日本汉诗不是中国文学,而是日本文学的组成部分,它与和歌分列为日本前近代韵文文学的两大部类。在古代汉字文化圈内,例如朝鲜文学史上,越南文学史上,都有类似的文学样式。


和歌的名称,最早见于922年纪淑望撰写的《古今和歌集·序》中。此《序》有“假名序”和“真名序”二文。

《古今和歌集·假名序》:

やまとうたは,ひとのこころをたねとして,よろづのことのとぞなれりける

《古今和歌集·真名序》:

夫和歌者,托其根于心也,发其花于词林者也。

上述《古今和歌集·假名序》文中被称为“やまとうた” 的,即“邪马台之歌” ,其音义皆取自中国《三国志·魏志·倭人传》中的“邪马台”。四世纪在日本列岛上兴起的大和人即自称“邪马台”(やまと\yamato)。由于历史的原因,早期的大和人也使用“倭”作为自称代词。至今日本语中,文字“大和”与“倭”皆发声为“やまと”。所以,古代日本留存的可以咏唱的、有节奏的语文形式称为“やまとうた”(yamato uta),便是“大和之歌”“倭歌”的意思,而在古代日本,日本人在书面则称其为“倭歌”,也称“倭诗”。大伴家持在《万叶集》卷十七的《歌序》中说:“忽辱芳音,翰苑凌云,兼垂倭诗,以吟以咏……”后代的日本人因为回避“倭”字,又盛行音读,故一般称为“わか”(waka),日文当用汉字标写为和歌。

和歌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世界文学史上几乎所有诗歌的形成与发展所经历的共同道路,即从民间形式,逐步走向文人创作;从自由咏唱,逐步走向格律规范。但是,同时和歌在其形成与发展的轨迹中,却又顽强地透露出它作为日本民族文学的民族文化的本质特点,即作为变异体文化内具的运行机制,促使它在自身民族文化的基础。

(本文选自:《日本古代文学发生学研究》,题目为编者所拟。

相关图书


 北京大学出版社

《日本古代文学发生学研究》

严绍璗 著

ISBN 978-7-301-31838-6

定价:88元


推荐阅读




北大外文学堂

pupwaiwen

点击“阅读原文”带走这本好书!



“在看”我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