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任省委书记的调研“路线图”

策叔 决策杂志 2023-08-26

5月5日至6日,安徽省委书记韩俊在安庆调研。以此为时间点,自3月14日履新安徽以来,韩俊下基层、进农户、察民情、入企业、解难题,52天里,调研足迹遍布全省16个地市!


密集调研中,韩俊去了哪?看了啥?说了什么? 


01

“正处于厚积薄发、动能强劲、大有可为的上升期、关键期”


履新后第三天,3月16日,韩俊调研的第一站来到六安市金寨县,拉开全省调研的序幕。在金寨县,韩俊强调,在新征程上,我们要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继往开来,艰苦奋斗,紧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的重大历史机遇,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在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取得更大的成就。

3月16日下午,韩俊走进金寨县大湾村村民陈泽申家老宅,与老陈(右二)促膝交谈。


也是在3月16日,上海市党政代表团来到安徽考察;3月21日至22日,江苏省党政代表团在安徽考察。上海与江苏此次到安徽“串门”,都是聚焦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如果要寻找近年来安徽变化的深层原因,一个不可忽视的关键因素就是长三角一体化。自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合肥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以来,长三角一体化进入活跃期,安徽的关注度和吸引力明显提升。数据显示,2022年,沪苏浙在皖投资在建亿元以上项目4371个,实际到位资金10165亿元,增长10.7%。4月6日,韩俊在滁州调研时强调,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当前安徽面临的最大红利、最大势能。

韩俊在滁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调研


一天后的4月7日,韩俊在合肥与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高翔举行工作会谈时说,安徽具有历史人文、科技创新、区位交通、红色资源等多重优势,正处于厚积薄发、动能强劲、大有可为的上升期、关键期。随后,这对安徽发展优势和所处方位的研判,成为高频词。为什么这么说一是安徽的区域形象显著提升。经过十八大以来的十年奋进,安徽实现了四大跨越:“总量居中、人均靠后”向“总量靠前、人均居中”的跨越发展;“科教大省”向“科技创新策源地”的跨越发展;“传统农业大省”向“新兴产业聚集地”的跨越发展;“内陆腹地”向“改革开放新高地”的跨越发展。二是安徽的战略地位更加凸显。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安徽是链接长三角与中部崛起的战略枢纽,是两大国家战略叠加的唯一省份,在经济地理上拥有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巨大潜力。三是安徽的自身优势加速转化。安徽作为人口大省、农业大省、文化大省、制造强省、科技强省,以创新型省份建设和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标志,呈现出投资者看好安徽、投资安徽的旺盛势头,正在集聚起安徽加快发展的强劲动能,提速安徽自身优势加速转化为发展优势、竞争优势。

多位专家认为,这些都是安徽发展的动能,也是安徽发展大有可为的潜力空间


02

“以创新型省份建设为旗帜性抓手”


“创新是安徽的金字招牌”,履新安徽后,韩俊多次围绕创新驱动发展进行调研。说起安徽创新,就不能不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这是安徽创新的“火种”。履新4天后的3月18日,韩俊来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调研,这是韩俊履行安徽后调研的首所大学。作为中国科大的所在地,半个世纪以来,安徽与中科大相拥相依、共进共赢,历届省委、省政府始终看重科大、倚重科大,中科大始终倾情安徽、奉献安徽,有力提升了安徽在全国创新大格局中的地位。在这次调研中,韩俊指出,安徽将一如既往地秉持“怎么支持科大都不为过”的理念,把科大的事作为重中之重,对科大的诉求有求必应,扎实做好服务保障。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更离不开科技创新的强力赋能。3月19日、28日,韩俊两次在合肥市调研科技创新型企业发展情况。从京东方到维信诺,从联想电脑到蔚来汽车,韩俊强调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不断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创新性,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打造新兴产业聚集地。

3月28日,韩俊在合肥市调研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业发展情况


策叔综合梳理发现,在合肥、芜湖、蚌埠、铜陵、池州、安庆等多个地市调研时,韩俊都强调了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发展,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其中,还多次调研了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在合肥、芜湖、宣城、安庆等市,走进了多家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生产制造企业,强调要抢抓新能源汽车新赛道,建设万亿级汽车产业集群。

韩俊在安庆调研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谁能下好创新“先手棋”,谁就能拥有引领发展的主动权,科技创新“领先一步”,产业创新“领先一路”,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共识。放眼长三角,上海全力创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南京大手笔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之都,杭州数字经济在全国独领风骚;南望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已成为全球科创中心;北眺京津冀,北京开足马力冲在创新前沿,雄安新区建设国际一流的创新型城市;远望中西部,武汉、成都、西安等城市同样创新大动作频频。在这场激烈的区域竞争格局中,安徽怎样脱颖而出?靠创新,这是安徽从多年发展实践中得出的答案。2022年,安徽战新产业产值突破2万亿元,对全省工业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0%,拥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96家、总数居全国第五位;2022年平均每天净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近11家,总量超过1.5万家,拥有科创板上市公司20家,居全国第七位。正是得益于创新激发的强大动能,使得这些年安徽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

4月24日,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七周年之际,安徽召开深入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加快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工作会议,韩俊强调,要以创新型省份建设为旗帜性抓手,坚决扛起在国家科技创新格局中勇担第一方阵的使命,为国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安徽力量。


03

“粮头食尾”“农头工尾”


策叔梳理公开报道发现,韩俊在多地调研时反复提到三个词——“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畜头肉尾”。3月25日,韩俊在宿州调研时指出,要树立大食物观,坚持种养一块抓、粮肉一块抓、头尾一块抓,下大力气做好“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畜头肉尾”增值大文章,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这是公开报道中,韩俊首次在调研中提到“头尾”文章。

韩俊在宿州调研


此后在3月31日,韩俊在亳州古井集团调研时指出,做好“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增值大文章,建立健全从一粒粮到一滴酒的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体系。在黄山等地调研,以及省辖市市委书记、市长一季度工作会议上,韩俊均强调要下大力气做好“粮头食尾”增值大文章。究竟什么是“粮头食尾”“农头工尾”?韩俊为何一直牵挂于心?策叔注意到,“粮头食尾”的理念,最早是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5月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提出的。习近平强调,要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做强绿色食品为主导的农产品加工业,推动传统优势产业链条向下游延伸。从全国来看,东北地区的黑龙江、吉林,中部的河南,东部的山东、浙江、广东等省,在做好“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畜头肉尾”增值文章上,已取得明显成效。河南从中原粮仓升级为“世界厨房”;浙江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深入实施农业“双强”行动,成为全国唯一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试点省、首个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省、首个农业“机器换人”示范省,农业现代化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广东2020年就已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从各地实践来看,“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就是将粮食生产加工放在“全链条”“全贯通”的更大视野中谋划和推动,核心是实现农业产业链的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对安徽来说,抓好“粮头食尾”“农头工尾”,有着怎样的深层意义?4月25日,安徽省召开加快建设农业强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会议,韩俊在会上强调,安徽正处于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迈进的关键时期。在这样的关键期,安徽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上有什么、做什么?作为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5个粮食净调出省之一,安徽粮食总产量稳定在800亿斤以上,连续多年位列全国第四,肉蛋奶、水产等产量均居全国前列。但与经济发达省份相比,安徽还有不小的差距,存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不足,农业生产水平不高等短板。而“粮头食尾”就是在抓粮食丰收的基础上,进一步迭代思维,转方式、调结构,解决农业“量大链短”和“有头无尾”“虎头蛇尾”“头尾脱节”问题,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力。

可以说,做好“粮头食尾”“农头工尾”文章,不仅是安徽壮大农业综合效益的有效路径,更是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打造长三角乃至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大粮仓、大厨房”的重要举措,同时还是有力提高农民收入的关键一招。


04

“奋力推动皖北地区全面振兴”


加快皖北振兴,一直是近年来事关安徽全省发展大局的战略性任务。没有皖北的高质量发展,就没有安徽的高质量发展。在皖北各市调研时,韩俊多次强调奋力推动皖北地区全面振兴。区域经济发展,产业是第一支撑力,皖北要振兴,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企业是经济的细胞。正如3月31日韩俊在亳州调研古井集团时指出,皖北要振兴,首先产业要振兴。从实际情况看,皖北是长三角欠发达区域,工业化水平较低、产业层次相对较低、制造业项目不多、开发园区不强等问题突出,与全省平均水平相比,皖北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相对滞后,传统产业和高耗能产业比重过大,结构调整、动能转换任务艰巨。如何加快皖北地区结构调整、提升动能转换?这是韩俊调研中的重点。 3月25日至26日,韩俊在宿州淮北调研时强调,要抓好产业强链、延链、补链,按照“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建设一批”的思路,把煤炭产业链做强、化工产业链做长、新材料产业链做大,做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两手硬”,增强高质量发展动能。

韩俊在淮南调研


3月30日,韩俊在淮南调研时强调,强化创新驱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推动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在淮南,韩俊调研了淮南现代煤化工产业园和中安联合煤化公司,他勉励企业做好“煤头化尾”文章,推动基础化工强链、精细化工延链、化工新材料补链,加强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提高生产效率和安全生产水平,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4月1日,韩俊在阜阳海纳科技有限公司现场察看全球首条钠离子电池生产线,他指出,发展新兴产业窗口期很短,谁能以最快速度抓住,谁就能占领发展制高点、成为产业先锋。要一手抓传统优势产业,一手抓新兴产业,特别要加强新型储能、新型光伏产业规划设计,坚定不移加强科技创新,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抢占产业链价值链高端。

韩俊在蚌埠调研


4月9日至10日,韩俊在蚌埠调研中国(蚌埠)传感谷时指出,在“万物互联、智能传感”时代,智能传感器产业空间巨大。要抢抓重要窗口期,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掌握“独门绝技”,以技术创新引领产品升级,推动研发、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应用全产业链布局,加强与智能家电、新能源汽车等产业的融合,推动跨界合作,不断做大产业规模,提升综合实力。

传统产业不能丢、新兴产业求突破,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对皖北地区而言,从变革传统产业起步,向优势产业要增量,蓄力再造新兴产业,才能奋力推动皖北地区全面振兴。


05

“对看准的事马上就办、办就办好”


策叔梳理发现,在韩俊的调研“路线图”中,他多次不打招呼、随机停车,直奔主题、直插一线,现场办公。3月26日,韩俊在淮北调研期间,得知安徽陶铝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困难后,现场办公,要求相关部门细化落实具体支持措施,对看准的事马上就办、办就办好。3月31日,韩俊在阜阳调研期间,途经颍上县迪沟镇采煤塌陷区居民搬迁安置区时,不打招呼、随机停车,进村入户走访群众,了解脱贫户的生活状况。

韩俊在阜阳调研


4月7日,韩俊在马鞍山市信访局随机接待信访群众,面对面倾听诉求,现场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4月14日,韩俊在池州调研期间,途经青阳县蓉城镇,随机停车,来到合心村徐大章家中,与他一起算收入、话家常。

韩俊在池州调研


这些都正好呼应了3月15日,在安徽省委召开的传达学习全国“两会”精神大会上强调的,省委常委要结合分管工作,带头开展调研,带头到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去,带头讲短话、讲实话、讲能听得进去的话。“坐在办公室里都是问题,下去调研都是办法。”党中央大兴调查研究,为的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现场办公离企业最近,离群众最近,离真相最近,也最容易发现和解决问题。4月18日,安徽省委办公厅发布《关于在全省大兴调查研究的实施方案》,《中共安徽省委常委会开展调查研究工作方案》也已由安徽省委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省领导给我们作出了表率和示范,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立即行动起来,腾出时间,俯下身来,多跑企业,多听民声,多察民情,多问民需。”一名基层干部深有感触地说。为民办实事、为企优环境,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不是喊喊口号,更不是“雷声大雨点小”,而是要通过实实在在地干事情,切切实实地帮助群众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问题,才能让群众眼前的问题少一些,未来的期待大一些。从这个角度来看,“四不两直”“现场办公”等虽只是一种方式和手段,但却是一个地方的工作作风和营商环境的“窗口”,可以让外界看到、感知到一个地方聚力发展、躬身实干的状态和态度。不仅于此,广大干部在改革发展的主战场、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听民声、察民情、顺民意,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既提高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锤炼了为民办实事、为企优环境的本领,更激发了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和干劲。

4月19日,韩俊在省辖市市委书记、市长一季度工作会议强调,完成上半年目标任务,关键在作风、关键在担当、关键在落实。要赛出新担当新作为,落实以实绩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的要求,大力选拔使用善谋划、重实干、肯担当、出实效的干部,让有为者有位、能干者能上、优秀者优先,为干部干事创业营造良好环境,打造一支“忠、专、实”“勤、正、廉”的干部队伍。


指导:张道刚  王运宝

撰文:姚成二  许盼丽

制图:王碧琦


-- END --


本文图片均来自安徽日报

编辑:纪海涛 / 审稿:王运宝

转载请注明来源




大家都在读
1、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首次会议,释放重要信号!2、郎溪,向东!3、刚刚,山东省政府成立调查组!4、干部任职前公示(2023年5月4日)



点亮“在看”,你最好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