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刘淳:“经幡”与“十示”,丁乙的艺术流变(一)

刘淳 99艺术 2024-01-10


99艺术网征稿啦,点击查看👈




艺术家丁乙作为1980年代末以来的中国文化精英似乎一直在远离时代,默默地探索着与社会、与现实没有任何关联的抽象符号。然而,在过去的35年中,几乎没有人比他更能象征中国艺术家与时代之间的关系。由此他获得了世界性的名声。丁乙是一个罕见的结合了艺术的想象力和知识思辨的艺术家,他的内心桀骜不驯,他的身上又有一种罕见的平衡感,尤其是在个人命运与时代情绪之间,在故旧与陌生之间,他始终从容不迫。


在过去的35年中,没有人质疑他的生命力与创造力,也没有人像他那样,在自我的严格限制中仍然做出如此广泛的探索与不同的尝试。

 

                                                     ——题记



出生于1962年的艺术家丁乙,是中国抽象艺术的先驱者和杰出代表。从1980年代末至今,他一直将自己的创作严格限定在“十”和“X”交错编织而被称之为“十示”的系统之中。而这个标志性的符号早已成为中国抽象艺术的重要坐标,成为中国当代艺术最为耀眼的光环。


“丁乙个人照,黎晓亮摄,2018


在“十示”的系列作品中,画面呈现出一个严密而稳固的系统,但却并非一成不变,在精确、规律、理性的表象之下,所折射的是时代,城市以及世界日新月异的发展和变化,在艺术家所架构的层层套叠的极小单元的方格内,所流淌出来的是关于历史和现实的隐喻。


丁乙的绘画有一种迷惑性,自从他进入“十示”之后,仿佛在瞬间已经掌握了由此构成的作品,甚至在未来可能出现的视觉效果。熟悉丁乙作品的观众可能从一开始就感受到这位艺术家的自信与从容。但是在丁乙看来,“十示”这个不变的“常数”反而无关紧要。


丁乙 DING YI

十示1997-17 Appearance of Crosses 1997-17

成品布面丙烯 Acrylic on tartan

140 x 160 cm

1997


时至今天,我深知已经不能再用一个简单的概念去概括丁乙的艺术探索与实践,作为一个艺术的行动者和创造者,通过持续的推动,让艺术像一个有机体自我生长那样,经历了一个又一个不同阶段,后一个阶段包括了前一个阶段的体认,同时,前一个阶段已经蕴含着未来的因子。


在我看来,“十示”的本质特征之一,就是对世界的重新理解、重新认识和持续命名。希望与世界之间保持着某种假设与解释,由此成为对世界最鲜活的映照。


丁乙 DING YI

十示1990-5 Appearance of Crosses 1990-5

布面丙烯 Acrylic on canvas

100 x 160cm

1990


在过去的35年中,丁乙笔下的“十示”所追求的正是那种不可知与流动,在看似僵化、概念化和符号化的图像中,所有的传统知识与现代时尚都与它无关。它既囊括了现代艺术带来求新求变的一面,同时又将这些“新”与“变”引向古老而恒定的精神事物,从当代艺术的意义上说,这是一种关乎存在的“深度体验”。正是在这种精神的烛照下。让我们即使与他人目睹了同样的事物,其心灵体验也会完全不同。重要的是,这种不同正是艺术家展示自我的唯一途径。丁乙就是要竭尽一生的努力去寻找这种不同,并且让别人相信“不同”的存在,体现出其中的价值和意义。如果从当代艺术的意义上说,丁乙的“十示”几乎全部都是在植入社会问题之中而延伸其文化的维度,他的创造给人们所提供的是,在当下,其实并不存在脱离现实问题的当代艺术,所谓的当下,就是艺术始终贯穿与社会的问题之中。


“十示”作为一个不断重复的符号,最初时显得孤单而不入潮流,仅仅提供了切入艺术系统的一个符号和一种方式。但是,它不断地重复出现,特别是简约而纯粹的符号,使绘画完全彻底过滤掉它的再现性和象征意味,从而回到形式的本质上来。尤其是日复一日的精神叠加并没有使它变成一种虚幻而消失,反而化作精神的意识而获得了收获。


丁乙 DING YI

十示2010-2 Appearance of Crosses 2010-2

成品布面丙烯 Acrylic on tartan

140 x 180 cm

2010


丁乙在“十示”的探索与追求中,持续了整整35年,从最初纯粹抽象理性形式的执著坚守到主观精神层面的自由放纵。确立了当代艺术的价值和意义。但是,艺术家出世的精神价值却被长期忽略,事实上,出世性并非隐居深山老林,而是在市井之中同样可以感受到生命的意义,——它是一种藏于社会之中又更为微观、细致和根本的能量。所谓的色不异空,说的就是不要在现实之外寻找解脱,解脱之道就在浑浊的生活之中,在种种问题的交织中,在个人精神的提升之中。


丁乙在过去35年间不断坚守的“十示”创作中,从最初单一的符号到隐秘在一个从天空、大地到宇宙的渐进过程。今天,他面对世界的观察与表现更加开阔,我们在他的作品中感受到宇宙的宏大、辽阔和漫无边际,仿佛表现出一种未来人类在太空中生命的接续。


1985年,在丁乙那些带有表现主义倾向的画面上出现了“十”,但是,那是一种无意识的状态。1988年,26岁的丁乙断然放弃了具象绘画,拒绝了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双重影响而开始了新的实践。他在画布上使用直尺和胶带纸等工具制作出“十”,这个只有一横一竖的视觉符号——整齐、呆板、冰冷、理,没有生机也没有表情,仅仅是一种机械性的制作。他的行为使周围的朋友感到意外,谁也不知道他在画布上到底要干什么,人们望着那些没有激情而只有热情的“十”不知所措。只有他,耐心地在画布上反复描绘着这个坚硬而冰冷的符号。不久,丁乙在这个“十”上有添加了“X”,于是,“米”作为一个符号便凝固在他的画面上,他将这个符号命名为“十示”。从一个到数十个,最后成百上千,成千上万地在画面上出现。并以一种完整的姿态出现在世界的不同场所、不同的展览和不同的环境之中。


丁乙 DING YI

十示 2022-18 Appearance of Crosses 2022-18

椴木板上丙烯木刻 Acrylic and woodcuts on basswood

360 x 480cm

2022


30年前,第45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的总策展人、意大利文学和美术批评家奥利瓦为挑选中国艺术家参加本届双年展而专程来到中国,1992年夏天,意大利人奥利瓦来到上海,在丁乙的工作室看到“十示”之后说了三句话:


一,你所画的符号是中国的吗?

二,你的作品非常严肃。

三,你很勇敢!


奥利瓦在欧洲的文学和艺术方面享有极高的声誉,丁乙被这位国际大牌策展人邀请参加1993年的第45届威尼斯双年展。从这一刻开始,“十示”不再沉寂,开始走出国门走上国际艺术舞台,走向不同的展览空间而逐渐成为东西方观众广为人知的视觉符号。


1990年代初,在中国当代艺术的萧瑟中,丁乙那不问政治、不问社会、不问现实,并且以精确、严谨、理性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方式,以及完全不动摇的态度所创造的“十示”在整体性的隐痛中让人们看到一种惊讶的图像,并且令很多正人君子感到不适,但谁也无法否定。谁也不知道没有任何表情的“十示”在变革的时代面前究竟面对的是什么。有聪明者发现到,这是艺术家在披荆斩棘,另开生路。甚至是中国当代艺术史上一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刻度。


“十示”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在中国当代艺术领域,这是一种极其罕见的现象。我相信,这是一个时代的空壳开始死亡的信号——而且,它的灵魂正在被一点点抽空,传统艺术中那些神秘的色彩开始大面积脱落。


35年如一日,这与佛教中的念珠有什么区别!但是丁乙在“十示”的探索与实践中至今充满激情与想象。他说:“每天多工作一个小时,就会距离真相更近一步”。难道,不停地创作就是不断地接近真相吗?在丁乙的“十示”中,究竟什么是真相?!


“十方:丁乙在西藏”展览现场,2022


2022年7月,在我拉萨观看了由吉本冈艺术中心与醍醐艺术联合主办的“十方:丁乙在西藏”的个人作品展,展厅的环境为“十示”增添了意想不到的视觉效果,使“十示”在古老的拉萨和充满神秘气息的展厅内焕发出一种勃勃生机,似乎与西藏、与藏传佛教、与西藏人的生活方式混为一体。让人感觉那些具有现代气息的“十示”与西藏高原融为一体。使人感觉到一种永不停息的声音,这种声音越过风和群山向我们传来,与河流形成一种声势浩大的交响,那是穿越时间传播到我们生命之中的轰隆巨响。两个展览空间分别以不同的环境特点为“十示”带来新的时代见解与特殊的表达。


丁乙 DING YI

十示1992-17 Appearance of Crosses 1992-17

布面丙烯 Acrylic on canvas

200 x 240 cm

1992


能够去拉萨观赏丁乙的展览,是每一个人的运气。因为,在世界屋脊观看丁乙的作品并体验他的艺术,可谓终生难遇。就是居住在拉萨的人,也不一定能够碰上。虽然丁乙常年居住于上海,但他的作品却散落在世界各地,将各个时期的优秀作品聚集在一起展出,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此,我在拉萨两个不同的展厅看到了丁乙的作品,从艺术家最早的作品一直到眼下的创作,在西藏高原,在世界屋脊,在充满神秘的宗教的寺庙,再一次感受到艺术家的固执和一意孤行。我不知道那些所谓“懂画”的人如何看待丁乙的“十示”。假使有人认为丁乙的作品“没有使用透视线条来创造空间,只是一种颜色并列靠着另一种颜色。”我觉得最好不要再继续谈论现代绘画了。所以我一直在想,如果将丁乙的作品放在巴黎的卢浮宫,与18世纪之前的那些作品并列,丁乙的作品一定是天外飞来的陨石。但是在最后,一定是那个时代主动放弃了原有的看法,反而以丁乙的看法为看法。那才是一个属于艺术家的时代。无论他的灵感受到什么样的影响,他始终不去解释,也没有解释,那些非透视的线条,如同一个单词并列地靠着一个单词;在两个单词之间的空隙之处,如同画面上的空隙——两个单词中间的一个空隙——让大脑借助生命感觉来填补。


丁乙 DING YI

十示2022-6 Appearance of Crosses 2022-10

亚麻布面矿物颜料、色粉、木炭 Mineral pigment, pastel and charcoal on linen

180 x 180 cm

2022


看到丁乙的原作,等于看到了一些更为朴实的东西。也许我们在原作之外,对它的一切猜想过于夸张。但是,当我在拉萨看到了原作——那些完成于不同年代的原作,不停地重复地画着同一个符号,除了视点有点细微的变化,却一幅与一幅不同。艺术家在重建着从自然中获得的细微感受;于是我突然发现,丁乙的作品不是对世界的思考,而是观看世界的方法。也许,我无法说他究竟画出了什么,但他让我看见了他画的东西。我无法对那些颜色、线条与“十示”说出什么,但它为我们提供了类似太初的东西——那是天地元气之始,是一种更为元始的宇宙状态。


丁乙的“十示”试图传递这样一种讯息,一个依靠油画直观表现能力及手感之美获得赞誉的画家,彻底放弃了之前所熟悉的一切而开始进入一个极其陌生的领域。这个新的领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视觉思辨”游戏,丁乙用油画“转译”十示,而“十示”在丁乙的“转移”中,体现出观者用眼睛与思考“转移”丁乙对抽象的对比与认知。需要强调的是,“十示”不再是绘画的简单再现,而是承载了更多维度的再现。其中,智力的迷宫取代了简单的观看。


丁乙 DING YI

十示 2003-11Appearance of Crosses 2003-11

成品布面丙烯 Acrylic on tartan

140 x 160 cm

2003


“视觉思辨”的出现,彰显出一个艺术家的文化开创性和思辨意识。从而体现出一种强大的力量。他甚至喜欢通过不断使用概念,将他所面对的问题延伸出去。




编           辑

人           员

_

Editorial   Board


撰文、编辑

刘淳


版式设计

Alien


图片致谢

丁乙工作室



_

本文为《99艺术网》版权所有,欢迎转发朋友圈;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告知转载事宜,侵权必究。



 
       
     

李振华:巴塞尔的艺术盛宴,远不只有艺博会

现场 | 当代艺术“大咖”们创作的秘密都在这个展里了

卢迎华:一座当代美术馆的专业实践之路

邱岸雄最新个展“灵魂呼吸”开幕:万物有灵

观点:2023,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会好吗?

中国嘉德当代艺术夜场十位创下价格新高的80、90后艺术家

黄勖夫:Z世代的美术馆,该是什么样?

作为视觉的精神链接 ——观毛旭辉新作有感

毛旭辉:我没有去画远方,身边的日常抓着我不放

余至柔:又一段征程,向前看,别回头

家长的故事(四)——荒原狼

王从卉:纽约、香港大拍后,观察全球艺术市场新动能


 
             

点击图片关注 @ 99 ART 公众号

获取更多当代艺术

资讯&观点&收藏知识

[ 商业合作,请联系 ]

99BJ@99ys.com


常年法律顾问:泰和泰律师事务所

Copyright © 2023 99ART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